在花城广州,花博会无疑是最受广州街坊们欢迎的展会。2001至2010年,从芳村区花展步入中国盆栽花卉交易会,它发展为中国最有影响力之一的盆花“群英会”。成交额从2000万翻番,达到数十亿元。它不仅是爱花的广州人的观赏会,也是花卉界举足轻重的盛会。每年底举办的花博会,是全国年宵花市的风向标,也指引了次年花卉种植的市场动向。目前,广州花博会正朝着中国花卉界“广交会”的里程碑迈进步伐。 唯心花地接花津,日日卖花人“香街十里一城春,笑语喧声入彩门。疑是层峦采蜜使,幻成百万赏花人”。自古便以“花城”、“羊城”称呼的广州,人们种花、爱花、赏花的历史悠久,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,其盛况更是他处罕见,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里的市场远不及除夕花市。
花市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早已渗透进每一个广州人的生活,也成为外地人了解广州的一个窗口。桃花、金桔、水仙,每家人的新春似乎都不会少了这三样。广州人在这样的童谣和氛围熏陶中,成了迎春花市的忠实拥趸。
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,四季常绿、鲜花常开的广州有资格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以“花城”作为别名的城市,也曾经有过中国为数不多的一个以花为名的行政区划:芳村区。论理说,广州有资格成为像荷兰那样一个以花卉生产为重要经济支撑的地方,但广州似乎从来都没有把“花城”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,尽管有着庞大的花卉生产、交易和消费市场,但广州的鲜花,外销的数量和比例与其具备的实力并不成正比。
广州的花市似乎从来都不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,而是为了满足广州人爱花、赏花的情怀。这样普遍的群众基础造就了广州大型的花市,也成就了广州花卉博览会成为中国最大的花卉展览、销售基地。虽然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国内外盆花生产厂商的交流,其所评出的“金花奖”也是中国花卉园艺界的最高奖项,但它和迎春花市接近的举办时间,注定了它只是季节性的展会。
传统迎春花市对于水仙、富贵竹、金桔、桃花的喜爱和近年来市场上对大花蕙兰、蝴蝶兰等的热捧,使广州的花卉多以盆栽见长。而在市场份额最大的鲜切花市场上,基本上被后起之秀的云南超过,甚至本地市场上的玫瑰、百合、康乃馨、勿忘我等,很大一部分来自云南。尽管仍有生存空间,但市场定价权早已旁落。
唐代时就已开始引进海外花卉的广州,现在仍是中国花卉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,特别是在热带兰花研究方面,仍处于全国前列。市政绿化对一些草花品种的需求,使广州在矮牵牛、三色堇、非洲凤仙、穗冠等生产方面的产销量也较高,品种选育、栽培技术处于领先阶段。
|